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聚民意,惠民生”行动9月份第136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3-10-29 16:40信息来源: 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阅读次数:编辑:陶刚 字体:【  

宋佳代表:

您在聚民意,惠民生行动9月份提出的关于发展新乡村建设利用有利资源和发展旅游休闲项目的建议(第136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城市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关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理念,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念,我市紧紧围绕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后编制了《芜湖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芜湖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成果已提交省政府待批,强化三区三线底线控制思维,严格保护生态红线、基本农田红线,积极推进龙窝湖省级湿地自然公园、惠生联圩生态建设项目、湾沚区两江四圩区域生态环境导向开发等一批生态示范项目建设,同时,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通过规划引导,落实上位规划关于山水林湖田草系统生态保护思想,盘活存量乡村建设用地,大力导入乡村文化旅游新兴产业项目,实现城乡融合、绿色发展。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将会同区政府生态环境、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在工作中予以充分考虑和落实。

一、关于我市生态空间格局整体规划构建

根据《芜湖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控制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湖岸线等保护力度落实安徽省一心两屏四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以保障皖江湿地洪水调蓄为主,保护水源涵养、提升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强化生态空间保护。坚守生态安全底线,维育长江生态廊道、江淮丘陵森林生态安全屏障、皖南山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构建引江济淮、青弋江、漳河、黄浒河、裕溪河、牛屯河等重要生态廊道,形成一江两屏、 蓝脉绿网、山水相连的市域生态空间格局。

二、关于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发展可持续的生态产品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多元化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项目申报建设,湾沚区两江四圩区域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国家开发银行支持的全国第一批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试点。不断积极配合项目建设主体和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对接,落实国家政策性长期低息贷款。

三、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

我市围绕创新举措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在重点河流、湖泊建设187个地表水水质监测站,建设6个国家级、8个省级和72个市级空气监测站点,打造了全省首个市级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为生态补偿机制顺利实施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018年以来,全市按照谁超标、谁赔付,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横向为主、纵向为辅的地表水断面补偿机制,累计共产生生态补偿金合计5875万元、污染赔付金5900万元。2020年以来,出台《芜湖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对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区和71个镇(街道)进行分类排名和分类补偿,率先在全省首次将空气质量补偿机制延伸到镇(街道)基层,打通了大气污染治理最后一公里。通过生态补偿,不断引导各地主动提升大气、水污染防治能力水平,发挥积极的正向激励作用,成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有力抓手。全市PM2.5平均浓度连续三年达到环境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所有地表水国控断面达标率和合格率均为100%8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类的比例达100%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各区政府,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结合《芜湖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芜湖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要求,精准谋划一批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的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绿色发展重大项目,为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夯实坚实的绿色基础。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规划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的关心!

 

办复类别:A

承办单位: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联系电话:0553-3122770         

 

 

  202310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