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通稿

发布时间:2023-12-13 14:52信息来源: 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阅读次数:编辑:陶刚 字体:【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我谨代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社会各界、各位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自然保护地工作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对于保护我市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夯实我市生态安全基础,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极为重要。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努力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科学合理符合芜湖实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积极发挥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供给优良生态产品和维护生态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动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提出明确要求。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工作举措》,明确了全市科学构建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时间表、路线图,提出了“到2025年,新建2处省级湿地自然公园、2处省级森林自然公园,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到2035年,创建1处国家级湿地自然公园,显著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建成具有芜湖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维护我市生态安全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生态根基”的目标任务和15项重点工作。统筹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将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同时,将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工作纳入林长制督查考核等评价考核体系,为落实自然保护地体系各项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全面摸底评估,优化空间格局。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根据《安徽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方案》要求,我市在全面摸底、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按照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对全市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初步构建起体系更趋科学、布局更加合理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后,全市将设有自然保护地共15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水产种质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湿地公园4个。

三、创新制度建设,强化示范引领。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自然保护地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了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协调联动、信息互联互通,有效提高了自然保护地在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设、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建立自然保护地联席会议制度,累计召开10次会议,集中研究与现场办公相结合,通报工作,学习借鉴,共商发展之计,协调解决保护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和林业执法协作联动,确保重大问题处理协调一致。推行自然保护地网格化巡护机制,突出长效精细管理。组织相关县区制定了《奎湖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东草湖省级湿地公园管理制度和建立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等,强化“一区一策”。建立健全了专家库等决策咨询机制,为规范自然保护地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

四、强化监督检查,压紧压实责任以林长制为抓手,压实市、县、镇、村四级林长责任,基本实现了“网格管理,全面覆盖”,有效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和“周、月、季”常态化巡查制度,严格日常管理;对于发现问题,实行三级反馈机制,即一般问题现场反馈、突出问题书面反馈、重大问题移交线索的工作模式。加强自然保护地防灭火等安全生产,有效化解安全风险。通过媒体曝光、群众举报和日常监督等方式,严肃查处各类生态破坏行为,督促问题整改到位。

五、加强科技监测,实化监控体系。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专项行动,运用生态环境部等遥感成果,核查分析梳理自然保护地图斑变化,对出现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充分利用远程监控系统,设立红外相机、视枪机、摄像头543个,基本实现重要生态保护区域、典型生态类型区、人为活动区等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为野生动物监测及森林防火、资源保护、执法巡护、科学研究等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多领域保障。“天空地一体化”监控体系逐步显现。

、提倡全民参与,深化共建共享。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指导各类自然保护地在特定区域科学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活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为全市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学习自然的机会,共享生态福祉。坚持共建共享,广泛吸纳企业、社区、院校、科研机构共同参与自然保护地保护、建设与管理,积极探索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方式和路径。马仁山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奎湖湿地公园观鸟、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天然氧吧”已成为享有盛誉的生态旅游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做好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围绕以下4方面,着力构建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一是稳步推进整合优化。按照国家、省工作步骤和规则,有序推进自然保护地进行科学整合、归并、优化。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和“一个保护地一套机构一块牌子”的总体要求,夯实管理机构和管理责任,努力构建统一合理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多规合一,及时启动各个自然保护地规划编制(修编)。

二是持续推动体系构建。主要是积极推进青弋江省级自然保护区转化设立,推动拟建竹丝湖省级湿地公园的新设工作,开展九连山省级森林公园、戴公山省级森林公园创建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是不断完善监测体系。以现有保护站点、监测站点为基础,以卫星遥感、红外技术设备为补充,逐步构建统一规范的“天空地一体化”自然保护地自然生态监测网络体系,强化自然保护地资源及人类活动的监测,及时评估和预警生态风险,为自然保护地科学规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四是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加强生态修复和能力建设,强化科普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社区共建等工作,区域联动、一体发展,推动全民共享优质生态环境,增进惠民福祉。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建立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我市实现自然保护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需要全社会广泛支持和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希望大家继续关心、支持芜湖自然保护地工作,共同构建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芜湖自然保护地体系新格局,为建设美丽安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芜湖贡献!

我就介绍那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