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内容解读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日期:2025-03-31 16:31 来源: 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作者:陶刚 浏览次数:

331日,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召开《芜湖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内容解读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新闻和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毕军主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欣作新闻发布,市局矿产资源管理科科长冯小双、国土空间规划科副科长张明蕾参加并回答有关记者提问。

《规划》编制历时三年,自2022年底启动至2025年初发布,历经现状调研、专题研究、专家审查、政府审议等环节,最终形成覆盖全域6009.02平方千米的生态修复蓝图。作为芜湖市首部全域性生态修复纲领文件,《规划》是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的落地响应,也是破解区域生态治理难题的关键抓手,是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的重要依据。

《规划》明确,芜湖市将着力打造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示范区着力构建国土空间最优生态网络结构,强化重要生态区域、主要生态廊道和关键节点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建设“更富魅力的山水宜居江城、更可持续的韧性生态之城”。

《规划》以长江生态修复为核心,提出五大重点任务:

一是长江生态廊道建设“一江多廊”为框架,推进长江干流及青弋江、漳河等支流岸线生态化改造,实施禁渔政策、水源涵养林带建设,构建复合型蓝绿生态网络。二是强化防洪减灾能力,推进重点流域水质修复工程,确保2025年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构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位一体治理体系。三是森林屏障功能强化以南北山林为核心,开展国土绿化与水土流失治理,建设国家储备林与防护景观林带,提升碳汇能力与生物多样性。四是国土空间优化调整推进农用地整理与建设用地整治,统筹低效用地再开发与生态修复,实现“三生空间”高效协同。五是矿山生态修复分类治理112处矿山,通过地形重塑、植被重建等实现生态功能恢复,建立全周期治理模式。

为确保规划落地,芜湖市将强化政府统筹协调,完善跨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依托遥感、GIS等技术构建动态监测平台,实施全周期精细化管理。

“碧水清波漾,苍山松涛涌”,芜湖市正以生态修复为抓手,奋力谱写“绿水青山赋能发展,长江文脉赓续传承”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