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分局:“钉钉子”精神“啃”下登记难“硬骨头”

发布日期:2025-01-27 08:19 来源: 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作者:陶刚 浏览次数:

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位于芜湖市主城区西南。上世纪末,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一批城乡结合部的商住房繁荣了区域经济,促进了乡镇发展。然而,由于部分房屋当时未办理不动产权证,给居民生产生活和不动产权交易带来诸多不便。

对此,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三山经济开发区分局(以下简称三山分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找准方位“钉钉子”、精准发力“啃骨头”,拿下了解决不动产权“登记难”历史遗留问题的阶段性胜利。截至目前,该区存在问题的8个地块中已有4个地块进入发证阶段,另外3个地块发证方案已通过多部门审议。

春节前夕,该区三华路和小康路地块首批无房产证业主拿到了大红喜庆嘎嘎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动产权证书》。

“钉”权属调查,“啃”出历史依据

三山分局将时间跨度长达数十年的建设项目科学划分为4种类型8个地块,“一地一策”,努力厘清土地权属来源、项目建设情况、历史积淀事实等关键信息。

保定商贸城建于2001年,原开发企业早已倒闭。经多方联络,工作人员携带大量历史资料赶赴身居外地的企业负责人住所,调查访谈、详细记录该商贸城的点滴信息。

渡江棉麻公司历经繁昌供销社轧花厂、皖江棉麻公司等多次重组、改制、征收和区划调整等,土地及不动产权属十分复杂。对此,分局在启动补充测绘的同时,安排专人走访繁昌供销社留守组的十多位退休职工,调阅历史档案并固定相关证据。2024年盛夏,工作人员顶着酷暑连日蹲守某菜市场,终于从某摊主处获取最后一份房产证信息。至此,零散的历史碎片得以拼接还原,彻底厘清了该地块土地权属来源和房屋建设历史情况,为制定发证方案提供了详实依据。

“钉”原则底线,“啃”得公平公正

三华路、小康路地块房屋建设距今已有三十多年,位于整体楼栋内的无证房屋达80多户,部分房屋疑似存在私自改建、扩大商业经营面积的违规行为,如贸然进行确权登记难免有失公允。

对此,三山分局坚持“既尊重历史,又面对现实”“既依法维护不动产权发证的严肃性,又适当照顾群众切身利益”的原则,派出工作组埋头繁昌区建委档案馆、区政府档案馆,逐栋逐户核查历年规建资料,并协调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专题案审会。经现场勘测和多方论证,划定了发证方案的若干原则底线,同时明确:每户审查资料均须公开公示,经属地街道出具公示无异议证明后方可进行登记。

上述工作原则得到了属地居民和街道的一致认可,地块推进得以序时进行。

“钉”流程细节,“啃”通难点堵点

保定街道江州新城是开通不动产权登记办理“绿色通道”的安置小区。由于首次申办不动产权登记需缴纳垃圾清理、人防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等行政规费,而现行政策和缴费标准的适用对象为新建小区,针对老旧小区暂无相关规定,让行政服务窗口犯了难,也让确权发证工作一度陷入停滞。

为疏通堵点,三山分局负责人带队攻坚、连续数周穿梭于区直各部门,从服务窗口一直“钉”到具体业务口子,直至提请区主管部门上会讨论并形成会议纪要,敲定各项行政规费的标准和办法,打通了该小区不动产权颁证环节“最后一公里”。

2024年底,各地块发证工作陆续进入报批流程。